市财政做活“水文章”打造全市美丽幸福河湖

发布日期:2025-03-07 11:16:57 浏览次数: 字体:[ ]

市财政大力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支持优化河湖长制体制机制,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实现河湖规划、治理、管护、运营的全链条提升,标准化典型经验得到水利部认可,在全国推广交流。2024年,支持全市累计建成省级美丽幸福河湖33条(个),范阳河成功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名单,成为全省首批创建的3条国家级幸福河湖之一。

一是坚持生态优先,源头“活水”确保河湖生态安全。2024年,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专项债券等安排资金13.85亿元,实施三河相通两库相连引蓄水治理、高青县大芦湖水库提升改造、临淄区南术西水源地及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全面推进引蓄水、污水处理、水源地保护等。

二是用好河湖长制,“五长”共治共建幸福河湖。2024年,市财政统筹安排一般公共预算资金809万元支持河湖长制工作开展,在已建立市、区县、乡镇、村四级河长+民间河长“五长”共治新模式基础上,支持常态化规范化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在全市473条河道、5个湖泊,共2713公里河道覆盖2000余名河湖长。2024年我市获得省级河湖长制奖励资金440万元。

三是支持数字赋能,打造智慧管水“新通道”。以河湖管理数字化转型为导向,推动河湖大数据运用与管理,打造“联动管理+公众参与”社会化管理新模式,面向社会公众开通“淄博河湖”平台,可随时上传发现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纠错整改。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共富共享“新路径”。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支持高青县整合河湖、农旅、文化等资源,以“资源优势+生态治理”“生态赋能+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文化旅游”,建设千乘湖生态文化公园、蓑衣樊村生态旅游等项目,实现河湖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价值转化,激发地方经济活力,带动居民增收创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