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加快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成效明显

发布日期:2017-03-19 17:53:42 浏览次数: 字体:[ ]
 

大力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创新,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也是化解地方投融资难题、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在要求。在当前我市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入更多社会资本,支持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支持组群式城市建设,我们对全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基本情况介绍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全称为“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指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为特征,发挥双方优势,提高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有利于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利于推动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PPP模式主要适用于投资规模较大、需求长期稳定、价格调整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我市严格执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60号文件 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512) 确定的9大类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的重点领域,具体包括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能源、信息和民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等。在付费模式上,主要包括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三种方式。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由政府直接出资或政 府指定相关机构出资组建项目公司,作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对接合 作平台。在运作程序上,主要包括项目策划、项目发起、项目准备、开展合作、验收移交五个环节。

二、我市PPP项目储备总体情况

201510月,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淄博市市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操作办法的通知》(淄政办发〔201523号),正式启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截至201612月底,我市各级依托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共筛选储备PPP项目77个、涉及总投资728.37亿元,项目涵盖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保养老、城市基础设施、旅游、文化教育、水利、林业、能源等行业和领域。

——从项目所属行业看,交通运输类4个,涉及投资92.02亿元;医疗卫生类6个,涉及投资40.2亿元;环境保护类7个,涉及投资45.09亿元;社保养老类5个,涉及投资88.23亿元;城市基础设施类39个,涉及投资319.41亿元;旅游类6个,涉及投资83.62亿元;文化教育类7个,涉及投资36.06亿元;农林水类2个,涉及投资15.74亿元;能源类1个,涉及投资8亿元。

——从合作模式看,采取BOT模式项目56个、涉及投资563.21亿元;采取BOO模式项目18个、涉及投资150.67亿元;采取ROT模式项目2个、涉及投资9.74亿元;采取OM 模式项目1个、涉及投资4.75亿元。

——从付费模式看,政府付费项目10个、涉及投资97.53亿元;使用者付费项目45个、涉及投资470.49亿元;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22个、涉及投资160.35亿元。

——从项目状态看,准备阶段项目3个、涉及投资49.68亿元;识别阶段项目53个、涉及投资451.16亿元;采购阶段项目1个、涉及投资2.87亿元;执行阶段项目20个、涉及投资224.66亿元。

总的来看,我市PPP模式的推广运用取得阶段性成效,项目储备个数、投资额分别列全省第4位、第5位。其中,姚家峪生态养老中心建设项目,在全国医疗养老领域PPP改革研讨会暨示范项目交流推进会上,被作为示范项目进行经验介绍。在2016第二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省财政厅重点对姚家峪生态养老中心等11PPP项目进行专题推介,并首次引入博山做法的概念,与宁阳模式、嘉祥样板、禹城经验、菏泽速度统称为山东推广运用PPP模式的五大先进经验。

三、我市PPP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42号、鲁政办发〔201535号文件精神,围绕中央和省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一系列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了实施细则、操作规程等制度体系,为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提供了制度保障。如,市级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淄博市市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操作办法的通知》(淄政办发〔201523号),明确了PPP工作的合作领域、合作载体、运作程序、实施步骤等,厘清了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责任,近期又起草了推广PPP模式的指导意见,拟定了PPP项目操作流程、申报指引等配套制度规范,以期进一步增强对全市推广运用PPP模式的工作指导,提升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二)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我市高度重视PPP工作,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PPP模式推广运用事宜。市里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相关副市长和政府秘书长任副组长,发改、经信、财政、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淄博市推进PPP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全市PPP工作的指导和具体推进工作。加强组织机构建设。20164月份,市级成立了淄博市政府投融资管理中心,为正县级事业单位,隶属市财政局领导,专门机构的成立,为全市PPP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目前,各区县也参照市级模式,建立了PPP工作领导机制,博山区、高青县分别于20154月、6月成立了PPP工作专门机构,其他区县的PPP工作机构也都在申请批复当中。

(三)加强项目宣传推介。主要通过三种平台宣传推介我市PPP项目:积极申报财政部、省财政厅PPP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成功申报财政部、省财政厅示范项目5个,其中博山区姚家峪生态养老中心建设项目和沂源经济开发区供水及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同时为省级示范项目)成功申报为财政部第二批和第三批PPP示范项目。积极参加省PPP项目推介会。借助省级推介平台,全市累计推介项目43个,涉及投资430.33亿元,取得了较好成效。如,在省财政厅“中国PPP沙龙”中举办的山东专场推介会上,我市沂源县天湖养老养生旅游项目现场签约,投资规模近38亿元。积极召开市及以下项目推介会。20163月,我市召开2016年首期银企对接洽谈会,专门设置了PPP项目推介专场,向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推介项目61个、总投资604亿元,指导博山区成功举行了我市首次PPP模式项目专题推介会,搭建起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对接交流平台,扩大了宣传面,增强了影响力。

(四)加强PPP模式推广运用。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建设等领域,积极做好项目的策划、发起、准备等工作,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原则加快推进,有序推动了PPP项目落地实施。其中,博山万福路项目是我省第一个开工建设的PPP项目。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2015年以来,结合省支持,市级财政统筹安排资金2874万元的PPP项目前期费用奖补资金,支持开展PPP项目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工作,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事关我市经济社会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发展。此外,积极参与山东省PPP发展基金的发起与设立,自2015年起,市财政连续3年,每年投入省PPP发展基金5000万元,为PPP项目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