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淄博市财政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索引号: 1137030000422436XP/2016-709270 文号:
发文日期: 2016-01-12 发布机构: 淄博市财政局

淄博市财政局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16-01-12
  • 字号:
  • |
  • 打印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以推动工业强市文化名城生态淄博建设为目标,着力发挥财政政策支撑导向作用。围绕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入推进营改增试点,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扩大企业所得税政策优惠范围,取消免征暂停10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共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轻负担11.24亿元。认真贯彻落实省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20条财政政策,累计争取到位资金5.1亿元,并足额落实市级相关资金,在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定向调控、精准发力,放大了财政政策杠杆效能。围绕服务工业强市建设,以贯彻落实工业强市30条政策为抓手,市级筹集资金近9亿元,着力建立规范化的财政奖补机制、市场化的基金运作机制、杠杆化的政策性担保机制、高效化的服务保障机制,抓好政策兑现落实,为推动工业由大到强跨越提供了有力支撑。围绕服务文化名城建设,设立文化名城建设及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搭建文化旅游投融资平台,设立文化旅游发展政府引导基金,推动了我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围绕服务生态淄博建设,加大财政政策资金整合力度,支持九大环保专项行动和空气异味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推进孝妇河湿地公园建设,建立实行生态环保双罚工作机制,有力推进了生态环境改善。围绕服务三最城市建设,组织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继续实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并向社会公布,规范中介服务收费管理,深入推进建设项目收费一费制改革,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积极实施前置审批区域化评估评审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优化了项目建设和创业创新环境。

——以做大做强财政实力为目标,着力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原则,立足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强化区县组织收入的主体地位,落实完善收入考核通报制度,加大激励约束力度,有力推动了区县加快发展促增收、强化管理促征收。强化镇办组织收入的基础支撑作用,推动区县科学合理确定对所辖镇办的财政体制,完善镇办服务企业机制、财源培植管控机制,推动征管力量下沉,充实协税护税力量,有力增强了基层培植财源、管控税源的内生动力。积极探索国地税联合办税模式,推进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有机结合,在提高办税透明度的同时,提升了税收征管效能。建立与相关经济指标变化情况相衔接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用好涉税信息管理平台和财源网格化管理两个工具,加强涉税信息数据分析汇总利用,推进科技治税、综合治税,加强稽查稽核,有力促进了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营业税征管,严厉打击偷逃骗漏税等涉税违法行为,促进了税源向税收转化,推动形成了新的税收增长点。全市营业税增幅高于税收收入整体增幅8.24个百分点。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与GDP增幅相适应,在总量持续扩张的同时,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税收比重同口径提高1.24个百分点。

——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着力加强财政保障能力建设。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市预算内三农支出97.96亿元,同口径增长10.5%,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集中财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重点社会事业发展,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288.8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75.43%,同口径提高1.93个百分点,优先保障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性支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养老保险制度落实等改革性支出,工业强市建设等发展性支出,财政政策资金的导向和保障作用更加鲜明。在保重点、保民生的同时,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关规定,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全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62%,低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10.17个百分点,腾出了更多财力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着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财政存量资金定期调度机制、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以及结余结转资金和预算编制结合机制,市级在2015年预算编制中统筹结余结转资金建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加大子基金征集力度,逐步启动实质性运作,在采取市场化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方面迈出坚实步伐;积极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加强项目库建设,积极储备、筛选、推介项目,加快了项目落地开工速度;深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试编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积极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试点范围,有力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激发了经济社会活力,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建立对上争取工作部门协调机制,全市对上争取补助资金80.65亿元,增长10.68%,在工资性转移支付、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撑。

——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着力深化财政改革管理。扎实开展营改增试点,全市试点企业1.41万户,减负覆盖面达到97.81%,推进清费立税和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税制改革扎实推进。建立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转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财政困难县的支持力度,市对下一般转移支付增长30.32%。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转移支付挂钩机制,在教育、低保、公共卫生等领域开展了挂钩机制试点,提升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健全完善预算体系,2015年首次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全口径预算,并将原政府性基金项目10.95亿元转列一般公共预算,从失业保险基金安排1.46亿元与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相关资金统筹用于就业创业,提升了财政调控能力。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深化预算执行监控体系建设,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和政府采购监管,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了市、区县、镇办三级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启动开展非税收入征缴系统改革试点,提升了工作效能。坚持管理提效,建立健全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标准定额体系,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要求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进一步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加强预算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财政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加强预算编制执行、财政政策执行和重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探索实施财政专项资金负面清单制度,严厉查处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维护了良好的财经秩序。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市级已向社会公开了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以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面达到100%,政府采购预算也一并公开,区县级也开展了相关工作,提高了财政工作透明度。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制定出台预算绩效管理意见,选取部分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试点,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以创新机制防范风险为目标,着力增强政府投融资能力。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进融资平台公司由政府融资平台向政府和社会资本对接平台转变、由国有资本持有平台向投资运营平台转变、由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向市场化运作平台转变,增强了市场化经营运作能力。2015年,市城市资产运营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融集到位资金78.74亿元,其中成功发行20亿元中期票据,成为政府债务清理甄别过渡期内,全国第一支通过市场化方式获准发行的地市级城投类中期票据。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健全风险预警、审批和应急处置体系,完善债务报告和公开机制,将政府性债务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并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有效防范了政府债务风险。加大债务额度争取力度,全市共争取存量债务置换债券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17.6亿元,优化了债务结构,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要。扎实做好政策性贷款融资工作,已与省财金投资公司签订57.5亿元的合作协议,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了民生改善。抓住我省与国开行、农发行合作的政策机遇,积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等领域策划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承接相关项目贷款,其中首批13个项目已获得农发行贷款148亿元,项目实施后,对于改善城乡环境、提升城市承载力、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国有经济运行效能为目标,着力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出台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的实施意见和一系列配套制度办法,为推进国企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按照成熟一户、组建一户的思路,稳步推进存量国有资产整合重组,加快了国有资本的优化布局。全面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大对国有企业产权变动、重大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的监管力度,建立实行市属国有企业运营情况定期分析调度制度,有效防范了企业运行风险。严格执行市属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细化考核工作流程,有效落实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制定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积极推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管理,实现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提升了资产管理效能。

二、2016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健全完善财政政策激励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政策措施,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政策措施执行到位、落实到位,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健全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加大资金筹集保障力度,积极搭建项目推进载体平台,灵活运用财政贴息、以奖代补以及政府引导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大对工业强市、文化名城、生态淄博建设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资力度,巩固提升传统增长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集成政策措施,支持工业设计研发、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教育、医疗、养老、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膨胀发展,推动生产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为推动产业升级、更好满足消费需求提供有力支撑。以高新区、文昌湖区、淄博经济开发区、淄博新区、齐鲁化工区一区四园、主城区南部区域等六大园区为抓手,健全完善财政体制和利益分配关系,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搭建服务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市场化投融资平台,促进相关项目加快落地,并顺势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进区入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去产能、降成本与稳增长、转方式的多重目标,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坚持创新驱动,优化财政政策资金等要素配置,创新财政扶持方式,落实好税费减免、融资担保、基金支持等政策措施,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认真贯彻执行三最城市部署要求,抓好已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的兑现落实,完善涉企收费监管机制,规范中介服务管理,探索实行行政审批涉及技术性服务公开招标采购制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健全完善财政收入管理机制。加强税收保障机制建设,建立税收保障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深化涉税信息平台建设和财源网格化管理,强化涉税信息共享共用,完善国地税联合办税机制,继续推动征管力量下沉,强化镇办组织收入的基础支撑作用,提高税源管控能力和税收征管效能。建立健全税源发现和管控机制,加大涉税信息比对分析利用,查找税源盲点和管理漏洞,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切实把经济发展成果体现到税收增长上来。密切关注国家和省税制改革动态,抓住改革全面推开前期时间窗口,按照分类施策、突出重点的原则,抓好营业税等重点税种的征收管理,努力争取工作主动。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既严格执行普遍性降费政策,又抓好现行非税收入项目的征收管理,规范减免缓程序,加大稽查稽核力度,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有效发挥非税收入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筹集财政收入的双重作用。

(三)健全完善财政支出保障机制。坚持有保有压、有进有退,通过构建加减乘除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做好加法,围绕经济发展、结构调整重点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民生保障薄弱环节,集成政策加大投入。工作中,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障民生的关系,立足补短板,按可持续、保基本的原则安排民生支出,保持财政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做好减法,坚持勤俭办事,对一些不合理的支出或由于政策环境变化的支出,予以压减或取消,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合理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培训费和出国费等一般性支出。按照公车改革规定相应核减公务用车经费,制定公务交通补贴保障与差旅费保障的衔接办法,推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制度落地生根。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健全完善财政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统筹结合的机制,对2015年末财政存量资金规模较大的区县和部门,适当压缩2016年财政预算规模。做好乘法,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发挥好各类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对保留的具有一定外部性、竞争性领域专项,进一步控制资金规模,突出保障重点,逐步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发挥好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效能。加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能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做好除法,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为导向,规范细化预算编制,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完善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等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加强预算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

(四)健全完善财政改革管理机制。按照国家和省部署要求,深化税制改革,积极推进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全面完成改革任务。积极做好消费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等税种改革的调查研究和前期准备工作,落实资源税从价计征政策,清理相关收费基金。密切关注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等改革动态,积极应对,争取主动,顺势启动市以下相关改革,界定落实各级收入范围和支出责任,并在条件成熟领域先行试点,为下一步改革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完善市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从严控制专项转移支付,继续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提高比例,逐步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强化财政转移支付的导向激励作用,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深化预算改革管理,完善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机制,突出抓好预算统筹、部门统筹、区域统筹三篇文章,清理规范重点支出与年度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自2016年起,除涉密部门外,实现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公开预决算,细化公开到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积极推进专项资金信息公开,提高财政工作透明度。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合理确定规划期内部门财政资金的总体规模和结构,提高预算安排的前瞻性和准确性。深化支出改革管理,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将不可持续的支出政策修正过来,将无效和低效的支出调整过来,将重复和错位的支出腾退出来。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坚持精算平衡,强化激励约束,推动制度整合,完善筹资机制,确保社会成员合理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健全完善政府投融资机制。全面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债务全口径预算管理、债务审批、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债务报告和公开以及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等6项管理机制,严格履行偿债责任,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切实防范债务风险。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和融资,厘清政府和企业责任。抓住国家和省稳定市场预期、扩大投资的有利机遇,围绕确定的债务限额,主动研究对接,通过规范化的债务举借程序,努力争取存量债务置换债券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为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综合考虑资金融集成本、财政承受能力、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项目特点等因素,加强资金筹集运作,保障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努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改善城乡环境,拉动经济增长。采取政府购买融资服务方式,大力推进政策性贷款融资工作,积极承接国开行、农发行专项贷款,努力争取贷款额度。创新融资渠道,大力推进重点建设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以及市场化运作,增强项目建设运营规范化和可持续性。    

(六)健全完善国资监管机制。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引导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推动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和混合所有制发展,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分类、分步推进国有资本整合和布局调整,以资本为纽带,整合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集聚优质资产,做大规模和实力,实现政企分开、市场化运营,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建立健全各类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探索以管资本为主加强监管的模式和方式方法,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优化监管流程,实行清单式管理,进一步理顺重大事项报告、备案、审批、核准程序,提升国有企业监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管,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强化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紧密结合、有效衔接,完善资产统筹调配机制和公物仓制度,稳步推进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

(七)健全完善国有资产资源运营机制。推进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思路,依托市城市资产运营公司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强化其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公共产品服务供给、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国有资本整合运作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努力将市城市资产运营公司打造成为投融资功能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整合现有相关资源,组建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行财政产业扶持资金投入金融化、运作市场化、管理专业化的运作机制,发挥好财政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杠杆撬动作用。做大做强做优文化旅游平台,进一步盘活资产、激发活力,增强国有资源运营效能。